8月16日,在成都市青羊区黄田鸟市上,54岁的残疾人肖洪明正专心致志地用一只左手制作鸟笼。有20多年手工制作鸟笼经验的肖洪明在10年前一场重病中右半身瘫痪,并失去了说话能力。突如其来的变故对一个全靠双手编制鸟笼的手艺人来说是沉重打击。走路颠簸、言语全失,十年的坎坷使他练就了用左手维持生活的能力。
图:肖洪明用左手小心翼翼穿孔制作鸟笼。
图:右手不能动弹,他不时用嘴帮忙。
当记者在鸟市上找到肖洪明时,看见他用灵活的左手在鸟笼上打眼、穿孔编制鸟笼,不时用嘴巴替代右手,用膝盖调整机具,双腿帮着固定鸟笼,身体上能用的部位全都用上了。尽管动作慢,但铺子里挂满了他精心制作的各种鸟笼。
图:经过几个小时的制作,一个玲珑漂亮的鸟笼就在肖洪明手中完成了。
图:制作的鸟笼挂满了整个铺面,每天他就在这样在鸟笼下的角落里编织自己的人生。
从几元钱的鸟窝到上百元一个的鸟笼琳琅满目地挂满整个不大的门面,前来询问的顾客络绎不绝。他无法语言交流,只能通过点头、摆手或者简单数字手语与顾客进行交流。对于记者的很多问题他也只能点头或摇头。
图:除了制作鸟笼,肖洪明还经营一些鸟巢之类的小生意。
图:肖洪明制作的鸟笼经久耐用,精细的每根穿孔竹签他都要上胶固定。
图:他利用双腿固定鸟笼,将竹签穿进细小的孔洞。
制作鸟笼是精细的手艺活,肖洪明由于右手瘫痪不能动弹,只能用左手制作鸟笼,要付出比别人多出数倍的时间和精力,手、脚、嘴并用才能完成制作。虽然每天只能制作三个鸟笼,每月只能挣上一千元左右,但当与他谈到不幸遭遇时,他总是“笑而不语”,更多时候是把乐观的笑容挂在脸上。
图:长期编织,肖洪明练就了不用锯刀,而是用指甲指头折断竹签的方法。
图:制作材料的打磨加工他仅凭单手和左腿来完成。
|